【专注是种伟大的力量】
以柏杨先生而论,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日看书,一日下棋,如果教我当阅读委员会的委员,或象棋推广委员会的委员,包管胜任愉快。
如果教我去给饭铺管账,不但会心烦意乱,而且保准把它管得一塌糊涂,猛吃官司。
【——柏杨《最当行的系》】
柏杨先生说:专注,是一种力量,谁拥有它,谁就得到了勇气,信心和不畏艰苦的毅力。
专注,是一种法术,谁拥有它,谁就会得到梦寐以求的生活和朝思暮想的成功。
【林清玄《在梦的远方》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朋友,一个叫阿呆,一个叫阿土,他们一起去旅行。
有一天来到海边,看到海中有一个岛,他们一起看着那座岛,直到因疲累而熟睡。
夜里阿土做了一个梦,梦见对岸的岛上住了一位大富翁,在富翁的院子里有一株白茶花,白茶花树根下有一坛黄金,然后阿土的梦就醒了。
第二天,阿土把梦告诉阿呆,说完后叹一口气说:“可惜只是个梦!”
阿呆听了信以为真,说:“可不可以把梦卖给我?”阿土高兴极了,就把梦的权利卖给阿呆。
阿呆买到梦以后就往那个岛出发,阿土卖了梦就回家了。
到了岛上,阿呆发现果然住了一个大富翁,富翁的院子里果然种了许多茶树,他高兴极了,就留下做富翁的用人,做了一年,只为了等待院子的茶花开。
第二年春天,茶花开了,可惜,所有的茶花都是红色,没有一株是白茶花。
阿呆在富翁家住了下来,等待一年又一年,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年春天,院子里终于开出一棵白茶花。
阿呆在白茶花树根掘下去,果然掘出一坛黄金,第二天他辞工回到故乡,成为故乡最富有的人。
卖了梦的阿土还是个穷光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还有实现的可能。
阿呆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专心。
也就是说,我们对人生的未来蓝图应该有清楚的、明确的影像,这样一来我们才会心无旁骛地工作,我们才会不断尝试并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直到达到目标为止。(yipinjuzi.com整理)
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任何办法能够同时专心地思考一件以上的事情。
我们在同一时间内仅能专注于一件事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专注我们的目标。
如果我们根本就没有目标,或目标漫无边际,那么我们的精力就会白白浪费掉。
“专心”表示一个时间只针对一个主题思考。
你思考的可能是财富、健康、充实、平安等这些概念,无论你思考的是什么,你都应该把握住你自己的想法,将这个想法放在你人生目标的前方,然后盯住它。
让我们看看玩杂耍的人的例子吧!玩杂耍的人一面表演杂耍,一面要朝目的地走去,这时他的目光不能放在手上表演的东西上,而要放在前方的目标上。
玩杂耍是用眼睛的余光去看或是要把杂耍的东西与前进的目标视为一个整体。
所以说,专心并不是表示你必须对不相干的人或物视而不见,或你有权力忽视你自己对他人的基本责任。
能够专心一致,表明你具有一种能力,表明你朝目标前进之余,也能保持其他事物的正常动作,可以说你是让你整个人和你的整个生活一起朝向目标前进。
如果你有一个家庭,就不应该只有你一个人朝目标前进,你整个家庭应该与你一起向前迈进。
你的人生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人生,而是整个家庭的人生,你为家庭创造出愈多的人生意义,你愈是经常向你的爱人和孩子说明你的理想,你们就愈可能以一个生命整体的形象逐渐迈向理想的境地。
目标专注不意味着你视野狭隘,对周围人的生活以及种种相关事物给予一定的关心,你应该既保持目标专注也保持适当的平衡。
也就是说,你要保持一种警觉,让生活里各种人和事物平衡发展,不要因为过度负荷或致力于目标,而丧失了你的健康、家庭或人际关系。
我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沿路上快速奔跑,然后停下来休息;乌龟则以稳定的步伐持续前进,最后终于超过了兔子而获胜。
这个故事常被用来引喻勤奋和坚持的重要性,其实这个故事也可以用来引喻集中目标的重要,成功的人不一定走在最快速的道路上,成功的人会保持在他们选择的那条路上或在他们梦想的范围内稳健前进,他们会做好规划,并孜孜不倦地进行他们的计划,直到达到目标。
如果你让自己被新的主意、令人兴奋的机会或有趣的计划束缚住,你可能只是加快活动速度,但不见得能按计划前进到主要的目的地。
一个人若持续被其他的新奇事物分散注意力,即使是以极高的速度在运转,也可能转得晕头转向,毫无效率,这种人只是白费气力,在原地打转而已。
若求成功于专注,你一定要先为自己找好位置,细致地称好脑袋中精华的分量然后再动手。
人生可能永远都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最可笑的事情就是白费心机。
为什么总是有些人会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和血的代价去一次又一次实验哪些路子才是适合自己的呢?认不清自己,选错了方向,已经上演可悲的前奏了,再加上执著和专注,连上帝都拉不回来,绝对是个悲剧。
所以你的专注,应来自于眼前的阳光大道。
扶住它,你可以永远地站立桓温终于放弃晋帝国帝位,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他对自己的必胜把握,没有自信;而自信,正是英雄事业的必要条件。
【——柏杨《饭桶军阀》】
人生就是一幅卷起来的画卷,这画卷永远没有尽头。
有的人向社会展示了几张,就戛然而止;有的人却展示了许许多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展示。
开启这画卷的手就是一种心态——自信。
自信心有多强,能力就有多强。
桓温是南北朝叱咤风云的将领,他率领晋国子弟与前秦、前燕、后赵等国交战,无不大胜而还。
可是对于他一生的作为柏杨先生却觉得不过如此而已。
他说:桓温被称为一代枭雄,见识和才干在晋帝国群官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但这只能证明当时将相,全是草包,不能证明桓温真是第一流人才。
他最大的缺点是在需要作最后决定时,他却丧失孤注一掷的胆量。
克劳塞维茨说过:“有人以为战争理论常会劝人选择‘最谨慎的’,这种想法,完全错误,如果战争理论确有所劝,以战争本质而言,他必劝人选择最有决定性的,也就是‘最大胆的’。
永远勿忘:没有胆量,绝不会成为伟大的统帅。”
诸葛亮太过谨慎,所以永远不能够大胜,但也不致大败。
桓温似乎只有一次大胜,但征服成汉帝国时的那次大胜,却出于部属对号令执行的错误,当他下令撤退时,部属竟击起进攻的战鼓,虽然因错得福。
可是,错永远是错,说明他在面对难以预测的情况时,总是逃避。
以后的灞上之役、枋头之役,无不失利,原因全都在此。
如果了解身为统帅的桓温的性格,几乎可以预料他的结局。
在灞上,跟长安相距咫尺,他不敢挺进;在枋头,跟邺城也相距咫尺,他也不敢挺进。
两次溃败,都不是因为攻击,而都是因为撤退。
为什么他不敢攻击?理由当然可以装一卡车,但主要的是,他的胆量不够,在必须冒险时,却出奇地畏缩,同样,这种性格反映在桓温的政治行为上,他显然渴望篡夺政权,无奈,他虽有篡夺政权的决心,却不敢篡夺。
十四任帝司马昱卧病,一夜之间,发出四次诏书,征召桓温进京,这是上天赐下的篡夺良机,桓温竟然拒绝,使人怀疑他的智力商数。
他之所以拒绝,由于仡的恐惧,恐惧掉进陷阱。
因为他无胆,所以在节骨眼上,也就无能。
桓温终于放弃晋帝国帝位,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他对自己的必胜把握,没有自信;而自信,正是英雄事业的必要条件。
所以,桓温不能称为枭雄,不过一个较王敦略高一筹的饭桶军阀而已。
可见对于一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看你有多少金钱,多少宝马名驹,而是看你有几分胆色几分信心,因为它们是使一个人最终走向成功而不是落魄的有效武器。
如果有坚定的自信,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缺乏自信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也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
就像柏杨先生从历史中看到的桓温,还有同样放不开手脚的李密,明里看起来很是铁腕可实际却还是求助于特务暗箱操控的崇祯皇帝,都是因不自信而断送了江山。
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自信,是自身的一种信念,是对自己的一种坚决的肯定,如果自信在你身上如火如荼地上演着美妙的激情戏,那么必将使他人尊重并信任你,如果你自己都对自己不信任,又怎么能指望别人也信任你呢?
在遇到挫折时,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倒了,那么你就是真正地被打倒了。
如果你认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的屹立不倒。
如果你想赢,但又认为自己没有实力,那你一定不会赢。
如果你认为自己会失败,那你必败无疑。
如果你自惭形秽,那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强者。
同样,如果你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你就成不了聪明的人。
你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他人认为你是一个善人,对你来说也算不上是一直向往的品德。
你或许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你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和概率近似于零。
但是,重要的并不在于你现在的地位是多么卑微或者手头从事的工作是多么微不足道,只要你心存进步的意愿,只要你不局限于狭小的圈子,只要你渴望着有朝一日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只要你希冀着攀登上成功的巅峰并愿意为此付出切实有效的努力,那么不会再有什么艰难的外部原因,你终将成功。
正如胚芽通过大量的积蓄最终萌发出地面一样,你也将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渐渐地远离平庸,拥有一个比较有优势的人生。
一切胜利皆始于个人求胜的意志和信心。
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在日常生活中,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是,胜利者都属于有信心的人都是生命的强者。
因此,你可以不相信天,不相信地,不相信伟人或名流,不相信金银财宝,不相信功名利禄。
但是,你不可以不相信自己。
天无法改变你,地无法改变你,伟人或名流也无法改变你,但是,你自己却可以改变自己。
战国时,强秦压境,赵国的平原君准备带二十位门客去楚国,希望说服楚国与赵国建立抗秦联盟。
当十九位文武双全的门客选好,还差一位时,坐在最后的毛遂自荐而出。
平原君嘲讽地说:“有本事的人就好像带尖的锥子放在布口袋里,它的尖很快就会显露出来,而你来了三年还没显出本事,你就不用去了吧。”
毛遂说:“如果公子把我早一天放在布袋里的话,我恐怕整个锥子都扎出来了,更不用说锥子尖了。”
毛遂充满自信的话使平原君打消了顾虑,带他去了楚国。
在楚王犹豫不决时,毛遂挺身而出,大义凛然,说服了楚王,使得赵楚联盟终于达成。
毛遂自荐也因之成为一个人充满自信的象征。
我们讲一个人要有自信心,但不可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要对自身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分析判断。
自信心是激励自己实现伟大志向的一种信念,而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个人野心的膨胀。
自信是以理智为前提的,自信必须自觉,自信必须清醒,自信必须背靠真理。
真正有自信心的人,不会拒绝别人的提醒和建议。
他们不会因别人提了些尖锐的意见就恼火、就沮丧、就置这些提意见的人于死地而后快。
他们有海纳百川的度量,也有改过自新的勇气,因为他们相信,这只能使他们更完善,取得更大成功。
自信必须有知识和技能做后盾,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这里,还要提醒一点,过分自信也是不可以的。
英国的埃·斯宾塞说过:“过分自信的人将会使自己处于脆弱而动摇的地位。”
过分自信,会使自己变得盲目;过分夸大自我的力量,忽视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会听不进别人正确的批评和建议。
《三国演义》里,马谡奉诸葛亮之命来防守街亭。
副将王平建议马谡在五路总口当道下寨,马谡却非要在山上扎营不可。
王平说:“只怕敌兵来后,将山团团围住,就危险了。”
马谡却“自信”地说:“我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且向我请教,你为什么不听我的安排?”结果他兵败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
马谡的悲剧就在于过分自信。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自信又不过分自信。
英国的托富勒说:“很少有人能够恰如其分地相信自己。”
我们要的就是“恰如其分”的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实事求是,这样的自信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成功。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准备去做一件事情,如果认为有这个能力,并且已将无论成败的结局置之度外,那么可以说已完成了一半;若你对自己充满自信,确定拥有了统筹全局的能力且不妄自尊大的话,那么恭喜你,只要再经受一点点的磨炼,生活就会变成你梦想中的那颗宝石了。
【——柏杨《努力读书》】
如果你能放得下名利的纷扰,摆脱得了金钱的迷惑只是一心一意爱你的工作本身的话,那么虽苦,亦不觉得,甚至还有种陶醉的感觉。
柏杨先生自青年时代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十年来,无论是在尽享家庭福美的日子,还是恐怖压抑的牢狱之行中,他都用锋利的笔书写斗士般的心灵,并以此支撑着他的信仰和人生,乐在其中。
这一支笔拿起来,就是一生。
促使他愿以此生时光为之付出的就是对工作,对写作至高无上的热情、激情。
对于“工作就是游戏”的观点,很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认为工作和游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工作是责任和使命,游戏是消遣和娱乐;工作重结果,游戏重过程;工作带来利益,游戏带来快乐;工作是必须的,游戏是可有可无的,工作是十之八九都厌恶的,游戏是百分之百都喜爱的。
怎么能提到同一个位子上去呢!
但工作毕竟不是剥夺你的权利,不是为了让你痛苦而存在的东西。
虽然目标和责任会带给人压力,可释放压力的途径也是无处不在,那些擅长把工作当成游戏来玩的人,都是能够把困难、枯燥和压力变成挑战、刺激和动力的人。
他们认为,不管是上网聊天、泡吧、蹦迪还是打牌、飙车,游戏里蕴藏的某些东西,比如投入、松弛、平和的确可以轻易地化解对于工作的疑惧和担忧,这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益无害的。
游戏是很容易使人投入甚至废寝忘食的,它会让你感到快乐。
它让人松弛,对于成败得失无关痛痒。
它也是平和的,因为这只不过是一场游戏。
当工作变成了游戏,心情也会舒畅许多,不是没有压力和烦躁,只是面对它们的态度不一样了。
看淡结果、享受过程的“游戏心态”是上班族应该拥有的,在快乐的状态下,才会有更好的工作表现。
李大钊不是曾经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说“要玩就玩个痛快,要学就学个踏实”吗?若在工作的时候也能加上玩的状态和心情,不是就有了所谓的快乐推销、快乐打字、快乐编辑、快乐策划、快乐上班、快乐加班了吗?
哪个人不希望快快乐乐地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呢?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关键是看你自己怎样选择了。
愁眉苦脸也是做,开开心心也是做。
不喜欢交际应酬对吗?为什么不把它看成朋友间的喝酒猜拳呢?不喜欢每个月的业绩目标是吗?为什么不把它看成飙车时的一次次加油门呢?
不喜欢和讨厌的家伙合作共事是吗?为什么不当成“找朋友”时的忽敌忽友呢?反正都得做,快乐一点不是更好吗?
想通了这些,你会发现那些拼命在工作和娱乐之间找平衡的做法是多余的。
因为无论你在做什么,你都有权选择快乐。
工作和游戏的本质一样,都是为了让人快乐。
成功的人乐在工作。
是的,不管你做什么,都要乐在其中,而且要真心热爱你所做的事。
与同事相处是一种乐趣;与顾客、生意伙伴见面,足一种乐趣;和你每天必须见面的人相处,更是一种乐趣。
生活不是单调的颜色!不妨多给自己机会,去尝试、经历各式各样的事情,从中发现你不喜欢的部分,再找个新方向,重新开始。
当你乐在工作、如愿以偿的时候,就该爱你所选,不轻言变动。
但要是你开始觉得压力愈来愈大、让你愈来愈紧张的时候,就是提醒你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万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就该考虑做些改变了。
找到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不是世界末日。
要是你决定继续待着,那才是世界末日。
要是你不喜欢你的工作或工作环境,那你绝无成功之日。
工作必须让你感到满足、有意义,要是你没有这种感觉,你只会把工作当成每天不得不做的苦差事。
一位退休的老人,在乡间买下一座宅院,打算安度晚年。
但不幸的是,在这宅院的庭园里,种着一株果实累累的大苹果树。
邻近的顽童,几乎是夜以继日地来“探视”这株苹果树,同时还带来了石头或棍棒。
想安享宁静的老人,窗户玻璃常被击破,有时不堪喧闹会走到庭院中驱赶树上或园中的顽童。
而顽童回报老人的,则是无数的嘲弄及辱骂。
老人在不堪其扰之余,想出一条妙计。
有一天,当他如往常一样面对满园的顽童时,他告诉他们,从明天起,他欢迎顽童们来玩,同时在他们要离去前还可以到屋子里向他领取一块钱的零用钱。
孩子们大喜,如往常一样地砸苹果、戏弄老人,同时又多了一笔小小的零用钱收入,故此天天来园中玩得乐不思蜀。
一个礼拜过去后,老人告诉小孩们,以后每天只有五毛钱的零用钱。
顽童们虽然有些不悦,但仍能接受,还是每天都来玩耍。
再过一个星期,老人将零用钱改成每天只有一毛钱。
孩子愤愤不平,群起抗议:“哪有这种事,钱愈领愈少,我们不干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从此,庭园中恢复了往日的幽静,苹果树依然果实累累,不再饱受摧残。
聪明的老人为了对付贪心的小孩,在原本只为了兴趣而快乐的事物上加入酬劳,再假以时日,使酬劳逐渐降低,终而使兴趣失去了;原本能够使自己快乐的游戏,也因酬劳的失去,而再也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或许不只小孩子是这样,在我们许多的工作上也常能发现这种结果,因为金钱的缘故,而使我们原本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魅力。
然后,人们开始诅咒金钱是万恶的,因为金钱使得单纯的工作兴趣不再有意义。
事实上,金钱非善也非恶,贪财才是万恶的根源。
真正犯错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对工作与金钱的态度是否正确;是我们付出与获得的心态能否达观。
我们可以再一次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清楚地分析出自己为何要从事这项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何在。
然后回想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时起初的心愿;紧紧把握住这份心愿,就能不为起伏不定的酬劳所迷惑,从而能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做自己,其实很简单,选工作,其实更简单。
只要你的心灵依旧纯净,火热,依旧愿为你的爱花费时间和精力,幸福感就自在其中。
影响你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热爱的力量。
这种力量也可以被称为一种定律或者法则。
根据这个定律,你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不是出于热爱,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热爱而作出的补偿。
所以,你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你最热爱的事情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如果你不热爱你所选择的工作,那么想要真正把它做好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当你遇上困难的时候,你就会放弃目前的工作并转而从事其他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全心全意投入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从而使之尽善尽美的人,比如爱迪生和贝多芬,比如安徒生和米开朗琪罗,比如将来之你我。